普通公众话题已经大量地走进博鳌年会,无疑重化了年会的“民生感”,也凸显了经济发展方略必须有新的变革与转型,节奏与脉络里的“民生元素”更见清晰和迫切。 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于4月1日至3日在海
普通公众话题已经大量地走进博鳌年会,无疑重化了年会的“民生感”,也凸显了经济发展方略必须有新的变革与转型,节奏与脉络里的“民生元素”更见清晰和迫切。 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于4月1日至3日在海南博鳌召开。中国领导人与各国政要、企业界领袖和学界精英聚首2012博鳌亚洲论坛,探究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根源,寻求变革、转型与创新,碰撞亚洲的可持续发展。本届论坛有45个分论坛,虽然各分论坛主题迥异,但都离不开对中国与中国经济的关注。本次年会还增设了关注“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与“亚洲人口形势与老龄化对策”分会场议题,加上前几届也常讨论的房地产、物价消费等话题。
聚焦经济重量级声音的N种话语
海外投资:实现“走出去”策略
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期间,参会嘉宾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背景下,欧美企业释放出希望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并购的信息,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需要熟悉海外市场环境,尤其是司法环境,否则将存在较大风险。
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表示,总体上看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小,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内地经济增长与企业发展正遭遇资源、市场、环境等因素的瓶颈限制。中国企业“走出去”正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商会与企业相互配合。他建议将香港建设成主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推助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3万多亿美元,目前欧美等国企业也释放期待中国投资并购的信息。”他说。
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金立群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需要与投资地国家、企业及社区积极沟通,多强调互惠双赢,为投资地带来的就业增长、税收增幅、社区共建等前景,不要将“战略投资”、“长期规划”等口号挂在嘴边,要多理解文化问的差异。
论坛期间,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表示,希望了解中国企业赴美开办运营单位时的担心与挑战,以便向企业家介绍如何到美国去投资。
国资委员副主任邵宁表示,“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必然的过程,现在中国已经达到这个阶段。但是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