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档

老子道之有与无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老子道的思想

  摘 要:老子的“道”既是“有”又是“无”。老子的“道”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理论价值,就在于它指导着人们在求索物质财富的同时,追求精神财富,在努力寻找可视可见的“有”的同时,去深入地探寻类似“寂兮

  摘 要:老子的“道”既是“有”又是“无”。老子的“道”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理论价值,就在于它指导着人们在求索物质财富的同时,追求精神财富,在努力寻找可视可见的“有”的同时,去深入地探寻类似“寂兮寥兮”、但又确实是企业文化灵魂的价值、理念和世界观。

  关键词:道;企业文化;建设

  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老子的“道”是某种产生万物的超验的、实体性的实在。“道”既是“有”又是“无”。《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德经》第25章),是说有一个混然而成的东西,在天地还没有形成以前就己存在。它没有形体,却超越万物之上而永久不变,创造出天地万物,是天下一切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把它叫作“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作“大”。“道”“可以为天下母”,既是“万物之始”,又是“万物之母”。

  老子又用“有”和“无”来指称“道”,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它没有确定的形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无法对它进行深究。它处于“恍惚”的状态,不可被感知。“道”虽然没有具体的形体,但不是空无所有,而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21章)“道”这个实有是恍恍惚惚的,似有非有,可是在惚惚恍恍之中,有物的形象,在恍恍惚惚之中,有物质的存在,在渊深隐幽之中,藏有生命的种子。这种生命的种子是非常真实的,因为种子中有实。这里的“物”和“精”指生成万物的物质原质,即阴阳二气,“物”指阴气,“精”指阳气,阴气沉浊,阳气轻清,阴阳二气是生成万物的物质原质,是万事万物之所以生成的基础。所以“道”既是“无”,又是“有”,是“有”和“无”的统一,由于“道”之“不见其形”,所以用“无”来形容它,而这个不见其形的“无”,却又能产生万物,所以又用“有”来指称它。庞朴在《说無》一文中对“无”字的历史演化进行了考证,他说古籍上有三个“无”字:即“亡”、“無”、“无”,这三个字中,最先出现的是“亡”,表示有的缺失或未完。其次出现的是“無”,意为“

免责声明:我的文档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