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档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李为明【摘要】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贫乏。同时,由于有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土地整理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长效开发,提高土地资

李为明

【摘要】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贫乏。同时,由于有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土地整理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长效开发,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减少土地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5.061

土地整理的具体含义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进行规划,并对其内部结构和总体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如今,随着我国土地整理范围的不断扩大,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恶劣影响、在土地整理中怎样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如何让土地整理发挥其最大价值等等,相关部门都要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及时做好调研,以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对于目前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一些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都需要相关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为我国的土地整理出谋划策。

1、土地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1.1土地整理的概念

土地整理主要是对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进行规划,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改造和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组织与优化。土地整理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资源的组织与分配。土地整理也是一种对社会、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优化与建设的过程,比如水土保持工作往往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从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实施过程中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实现社会和谐进步。

1.2土地整理的意义

行之有效的土地整治,不僅能增加耕地数量,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还能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我国的粮食产业也将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发展。所以,有针对

免责声明:我的文档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