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档

城市文化宣传文章:有文化传承的地方

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城市专栏中,刊发了常德市委书记罗毅君署名文章——《常德:有文化传承的地方》,从人文历史、红色背景、文脉传承、经济发展等方面展示常德形象。

常德:有文化传承的地方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有“川黔咽喉,云贵门户”之誉,武陵山和雪峰山在这里完美收梢,“湖南四水”的沅江和澧水在这里汇入洞庭。常德既是南方民族文化向北延伸的桥头堡,又是北方中原文化向南渗透的前哨站。湖湘文化与荆楚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常德五音杂陈、多元并举的文化格局,造就了常德儿女上善若水、德行天下的精神品格。时序更替、华章日新,融汇南北的常德在与时俱进的多次蝶变中,成为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中国中部明珠。

湘楚名郡 人文荟萃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看见常德先民“先人一步”的智慧。

彭头山,一个人类文明史上闪光的名字,它把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拉至9000年前,出土的大量碳化稻谷壳和灌溉设施完备的古稻田,证明了澧阳平原是中国稻作农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城头山,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古城池,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鸡叫城遗址中,发掘出距今4700年的我国目前最早最完整的大型木质建筑,标志着常德率先进入了古国文明发展阶段。

站在郁郁苍苍的德山之上,远望滔滔沅江奔流而来。这里流传着“舜让天下而不受”的传说和“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谣。德音袅袅,召唤着一批批文人墨客寻踪而来。陶渊明把理想的栖居地定位在“武陵人捕鱼为业”的桃花源,他在《桃花源记》中写道:“……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杜甫、李白、王维、刘禹锡、孟浩然、苏轼、袁宏道等人为寻找这理想中的家园,风尘仆仆而来,留下大量诗篇。

沅水畔的春申阁旁,“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曾在此招揽人才,雄图霸业;“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在传世名篇《湘夫人》中吟唱岸芷

免责声明:我的文档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