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档

海外⼯程建设事迹材料

杨元平:海外⼯程建设的急先锋

他,从巴基斯坦到阿富汗,15年漂泊海外。

他,是企业国际⼯程领域的“急先锋”,是企业先进个⼈、铁军标兵、劳动模范。他,是国家战略下的中国援建者,是两国⽂化交流的⻅证者。他就是援阿富汗喀布尔⼤学综合教学楼和礼堂项⽬经理杨元平,黝⿊的⽪肤下微笑常留,双⽬神采明亮。

27年 的 ⼯ 作 ⽣ 涯 中 , 杨 元 平 常 年 扎 根 施 ⼯ ⼀线,从最基础的扛铁锹、⽀模板开始做起,历经技术员、施⼯⼯⻓、施⼯队⻓、⼯程部⻓、项⽬副经理、项⽬经理,其中有着15年的海外建设经历,参建了如援阿富汗喀布尔⼤学中⽂系教学楼和招待所在内的等多个援建项⽬,与同仁⼀道,倾⼒打造着这颗新丝绸之路上的“⽂化明珠”,为中阿两国的⽂化交流贡献着铁军⼒量。

不问归途 ⼗五年主动坚守

“说⾛就⾛,没考虑能不能回来。”没有过多思考,这是杨元平第⼀次接到外出任务后脱⼝⽽出的⼀句话。2006年初夏,杨元平怀揣着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企业的满腔忠诚,积极响应公司号召,驰援巴基斯坦杜达项⽬,⾃此开启了⻓达15年的海外建设历程。海外项⽬施⼯因素复杂,在杨元平参与建设的项⽬⾥,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在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项⽬的3年时间⾥,没有⽹络、没有电话,只有业主单位拥有⼀两个电话端⼝,很多项⽬⼈员最为期盼的就是每周三的打电话的⽇⼦。到了那天,项⽬⼈员经常半夜凌晨就开始抱着电话机,步⾏到甲⽅驻地,接上电话开始⼀遍⼜⼀遍拨着家⾥的电话号码,休假归家成为了众⼈⼼中最⼤的期盼。然⽽不稳定的外部环境、紧迫的⼯期、⾼昂的施⼯成本是横在归途上的⼀道坎,为尽最⼤可能改善项⽬施⼯情况,杨元平常常主动放弃假期坚守在动荡不安的⼟地上,最⻓的⼀次杨元平曾18个⽉没有回家。杨元平说,公司海外事业需要他,项⽬上的⼈员需要他,他必须担负起⼯程“主⼼⻣”的责任,做好项⽬“⼤管家”的⻆⾊,他要继续在阿富汗⼯作,“但我⽋家⼈太多太多,⼀直让他们

免责声明:我的文档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