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为庆祝伟大祖国七十五周年华诞,《中国钢铁业》杂志刊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同志的署名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汇聚磅礴钢铁力量——新中国钢铁工业七十五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敬请关注。
编者按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汇聚磅礴钢铁力量
——新中国钢铁工业七十五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伴随着共和国七十五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新中国钢铁工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不同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庆祝伟大祖国七十五周年华诞之际,回顾新中国钢铁工业七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梳理其历史贡献,展望其光明前景,有助于我们钢铁人进一步增强钢铁报国、钢铁强国的使命与担当,进一步坚定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01 新中国成立后,钢铁人艰苦奋斗、苦干实干,钢铁工业布局逐步形成和完善,钢铁工业体系完成历史性奠基,助力中华民族更稳站起来
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同志就对工业的重要性有过精辟论述。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没有人民的福利,没有国家的富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历史性跨越,就成为新中国几代人执着追求的目标。钢铁被誉为工业的粮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不仅是支撑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脊梁,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强国陆续崛起,钢铁都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缺铁少钢,工业基础极端落后。1949年全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不足当时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毛泽东同志曾感慨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其他就都要好办了。”毛泽东同志把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