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广大地区,往往是“十年九春旱”,影响旱地作物春播出苗,甚至造成缺苗断垄,最终导致大田作物减产,因此,采取各种耕作措施,力求一播全苗,是“三北”地区大田作物生产的基础和增产的前提
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广大地区,往往是“十年九春旱”,影响旱地作物春播出苗,甚至造成缺苗断垄,最终导致大田作物减产,因此,采取各种耕作措施,力求一播全苗,是“三北”地区大田作物生产的基础和增产的前提。“三北”地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搞好“五墒”,一播全苗的技术,现简介如下:
一、灌雪水造墒 开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冰雪将逐渐融化,不应让这些冰水、雪水白白流走浪费,应抓住有利时机,将融化的冰雪灌到田间,实行人工造墒。 二、整地保墒 即在播前采用各种耕作措施,防止土壤水分散失,尽量将其储存在土壤里,进行人工保墒。方法是在早春气温稳定通过0℃后,对耕地进行镇压,破碎坷垃;当5厘米地温上升到2℃时,土壤开始融冻,土壤水分以毛细管作用方式运动为主,随着大风吹非常容易散失,此时应进行顶凌浅耙2~3次,破坏毛细管孔隙,防止土壤水分散失;当5厘米地温达到4~5℃时,旱地的平地开始进入土壤返浆期,但冷凉山区旱田还没有明显的返浆现象,土壤水分运动仍以毛细管作用方式和气态扩散方式进行,此时采取镇压和镇压后耢地的保墒措施,可使土壤孔隙变小,甚至切断毛细管,从而减少水气的扩散,保墒效果很好,基本能保证出苗。 三、早播抢墒 抓住早春气温低、土壤富墒的有利时机,抢墒早播是旱地玉米保全苗的关键技术。如河北省承德市土壤返浆期在3月上中旬,而土壤撤浆期始于3月下旬,此后随着气温升高,土壤水分蒸发量与气温同步增长,加之冷凉山区风大、风多,进一步加速了土壤失墒。该地区旱地春玉米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结果显示,在干旱年份,4月10日播种比4月30日播种出苗率提高5%~10%,产量提高10%左右。经验还证明,在4月10日至4月30日期间,只要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土壤含水量在16%~18%之间,就可抢墒早播。这样能充分利用早春土壤的返浆水保障出苗需求,切不可等失墒后播种。 四、处理种子增墒 通过种子处理增强种子吸水能力,进而可起到增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