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
摘 要: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具有非实践性的特征。在马克思看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离开实践去理解是不能真正解决的,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感性自然观是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与历史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渗透和相互中介构成了人类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是对自然界诉诸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历史性的理解。质言之,实践历史性是马克思感性自然观的理论特质。
关键词:马克思;感性自然观;实践历史性 中图分类号:A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8-0047-03 一、马克思以前旧自然观的非实践性 自人类产生以来,自然就成为人们思考的话题,从而也成为整个西方哲学界探讨的重要论域。费尔巴哈以前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哲学家都把自然界看作精神的产物,“关于自然的问题,说到底也是唯一困扰着贝克莱、休谟、康德和黑格尔这些伟大的心灵哲学家的问题。任何情况下,他们的答案说到底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心灵创造自然,或者说,自然是心灵自主和独立活动的副产品。”[1]8费尔巴哈对这种唯心主义的自然观进行了颠倒,他认为自然是不能被创造的,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而在发生学的意义上解决了精神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他把自然仅仅看作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天然自然。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的批判集中体现在他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的批判中。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观。在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观中,自然界与人是主题。费尔巴哈认为,新哲学以人和自然为唯一的最高对象。费尔巴哈这样论证新哲学:新哲学的认识原则和主题并不是自我,不是绝对理念,而是实在的完整的人的本质;实在、理性的主体是人。是人在思想,并不是自我在思想,并不是理性在思想。新哲学不应该从上帝、绝对理念开始,而应该从自然开始。他指出:“如果毫无疑问,自然界是精神的基础……那末,自然界是有客观根据的开端是哲学的真正开端,也就毫无疑问了。”[2]87费尔巴哈的新哲学